中/EN 400 628 0888

[期货日报]华泰期货:服务实体经济 加快创新发展

浏览:--次

2018-01-09 13:48:36

类型:

公司新闻

作者:饶红浩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提要: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行业的价值所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期货行业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功能凸显了期货市场的本质特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风险管理需求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华泰期货定位于“打造中国领先的金融衍生品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为实体企业提供包含现货期货、场内场外、境内境外业务为一体的衍生品综合金融服务,尤其是在服务实体经济、加快创新发展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精准定位,奠定服务实体经济的先发优势

在精准定位下,华泰期货积累了一些先发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发挥全业务链战略优势。华泰期货的股东华泰证券率先提出并构建了全业务链发展战略,这么多年下来,已经逐渐显现出战略优势效应。在“融入集团全业务链、构建衍生品全业务链”的战略指引下,华泰期货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逐步构建一条以投研为核心的衍生品全业务链,涵盖风险管理、国际业务、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等服务内容,以公司北上广深四大业务中心,5大分公司、36家营业部、3家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及美国、香港2家境外子公司为触角的服务网络,并依托母公司华泰证券300多家机构,能为实体企业提供覆盖现货期货、场内场外、境内境外的衍生品综合金融服务。

二是行业领先的期权业务。2015年,华泰期货的场外期权业务规模几乎为零,2016年开始初具规模,通过一年的努力,我们迅速取得了规模第二、收入第一的领先业绩。2017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截止目前,场外期权名义金额规模已经突破千亿,牢牢占据了行业第一。华泰期货总裁徐炜中表示,业务规模的爆发式增长,归因于我们团队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有效运用场外期权这一风险管理工具深度服务产业客户,场外期权业务中的产业客户占比超过80%。

华泰期货在场内期权业务中也取得了先发优势,获批大商所豆粕期权和郑商所白糖期权的首批双料做市商,在豆粕期权上市首日,成功完成国内场内大宗商品期权的第一笔交易。

三是不断提升的投研能力。近年来,华泰期货研究在卖方向买方转型中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突破,在宏观、能源、农产品、有色金属等板块的行业研究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大大提升。华泰期货集中发挥商品和衍生品类的研究优势,并依托华泰集团研究优势,错位互补,切实提升了产业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模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水平

首先,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子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

一是场外期权业务的积极探索。华泰期货的期权团队运用专业能力深挖产业客户需求,通过与风险管理意识强、期权认知深的重点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重点产业客户提供了一站式专业服务,树立了成功典范,以此带动其他企业参与期权市场进行风险管理的积极性。场外期权在实体经济中的风险管理需求是巨大的。从中,华泰期货真正地发挥了承担、转移和管理实体经济风险的作用,树立了公司在场外业务领域的专业品牌,在服务实体经济和业务发展上实现了双赢。

二是深入拓展了大宗商品业务,将融资服务与仓单质押有机结合,创新了仓单质押业务模式。在利用自有资金和银行授信资金开展仓单质押业务的基础上,合作开展了“泰简单”项目,将仓单质押业务向证券化形式转换,通过信托、股交平台等渠道为客户提供仓单质押服务。

三是与产业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用金融手段帮助实体企业提升经营效益、扩大现金流和提升贸易流量,控制经营风险。针对产业客户盈利模式问题,引导客户进行套期保值或合作套保。期现货无缝对接方面,大胆尝试新的交易模式,在现货期权、跨品种交易对冲等业务领域进行前瞻性研发,已取得初步进展。

在具体服务中,期货和期权作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减少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但因期货和现货存在差距,产业客户希望能实现金融工具与现货的无缝对接。期货和现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基差和物流两个方面,如通过期货买入标准仓单不一定是最适合产业客户的品牌和最优仓库,而当前不少实体企业利润微薄,产业客户非常在乎物流费用的成本占用。为解决这一问题,华泰期货在有色金属行业进行了尝试,与客户进行现货交割,尽最大可能降低了客户的成本。后期华泰期货还将在黑色等其他领域开展现货交割,创新模式满足产业客户需求。

其次,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问题。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以及客观因素,我国农业面临着农产品库存高企、农业财政负担加剧、国内外价差较大、进口压力大、加工产业不够成熟、产业链价格倒挂等一系列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在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建设,积极引导涉农企业利用期货、期权管理市场风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华泰期货紧随创新政策,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扩大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并做了很多新颖的尝试,在去年“价格险”的基础上,进一步试点了“收入险”,对普及保险的概念、农产品价格市场化,以及农民增强金融及风险意识,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意义重大。

2016年,华泰期货在国家级贫困县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左后旗顺利完成了玉米“保险+期货”试点项目。2017年联合中国人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分别在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上期所橡胶期货价格保险项目,在黑龙江省农垦系统下辖的逊克农场开展大商所玉米收入保险项目,在河北省威县开展郑商所棉花期货价格保险项目,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开展郑商所白糖期货价格保险项目。

再次,发挥与股东的战略协同优势。

华泰期货在金融衍生品领域与股东华泰证券开展了很多创新互动和协作,服务产业客户。逐渐探索了产品+产业、产业+金融、保险+期货、产业基金等新型的产业客户服务模式,提升了产业客户服务能力。徐炜中表示,风险管理子公司以全业务链发展思路,积极寻求与华泰证券的业务协同,并立足衍生品,协同母公司发展战略,融入实体企业服务当中,提升了产业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

另外,构建创新型投研体系。

华泰期货将研究所升级为研究院,升级服务实体经济的研究水平。今年华泰期货以更大格局构建了投研体系,在上海、北京、深圳设立三大研究所,从组织架构、组织管理、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希望通过打造创新型投研体系,进一步提升华泰期货的投研能力。为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研究院不断探索并取得突破。

一是在服务内容上由点及面。研究服务对于企业,优先定位于资讯和行情讨论的咨询服务,但经过不断的积累和探索,华泰期货先后在资讯服务、风险管理模式、基差规律研究及套期保值效率等方面实现“点”的突破后,实现给企业提供给全“面”的服务。业务落地形式上体现为,之前只能针对某一个企业某一项服务签订投资咨询合同,而现阶段针对一篮子服务签订的合同偏多。据徐总介绍,“以2017年为例,我们与国内某一大型煤炭企业签订了全面的合作方案,包括协助客户建立基本面分析思路及数据库;协助客户团队建设;协助客户整合上下游资源,利用场内场外衍生品工具。以及帮助企业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等合作内容。

二是服务模式由单一走向立体。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华泰期货从公司总部层面上不断探索综合服务模式,以企业需求为中心,集公司研究、IT、风险管理子公司、华泰证券各条业务线的力量,搭建全方位的“立体”服务模式。研究层面的服务模式也在演变,从拜访之后的常规信息交流,到行情及行业重大变动的及时视频交流,再到联合调研,再到共同探讨产品设计方案,都在发生较为深刻的变化。

最后,建立面向服务实体经济的组织架构。

在公司总部层面设立了机构业务协调与发展委员会,统筹协调集中资源,全力推进包括产业客户、金融机构在内的开发与服务工作,并出台了配套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方案。此外,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服务重点产业链的客户,华泰期货先后还成立了原油期货部、白糖事业部,探索通过单品种的纵深服务模式,做深做透全产业链服务工作。

面向未来,寻求服务实体经济的更大突破

徐炜中认为,要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大有作为,华泰期货重点在两个方面寻求进一步突破。

一方面,着重加强集团化全业务链战略协同,提升服务实体企业的综合服务能力。明确各下属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当中的定位和目标,制定短、中、长期规划,引导下属公司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战略协同作用。一是风险管理子公司将立足风险管理服务,以平台化思想,专注业务创新、业务支持、资产配置和机构客户综合金融服务,不断在服务实体经济中探索和寻求突破。二是继续做大做强期权业务。期权作为非常有效的企业风险管理工具,目前在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中的运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具备充满想象力的广阔发展空间。华泰期货将不断提升期权服务产业客户的专业能力,深度服务实体经济。三是稳步推进国际化发展进程。华泰期货在香港和美国设立了境外子公司,抓住国内产业客户走出去,资本跨境流动和财富全球配置等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开展跨境业务的对接整合,为国内产业客户创造更加专业化、国际化的一流服务价值。

另一方面,华泰期货要持续打造投研核心竞争力服务实体经济。一是增强公司自身研究实力,打造核心研究体系,不断提升行业、行情重大变动的认知能力。二是在“点”突破和“面”衔接的过程中,提升每一个产业的服务能力。集中每个期货品种对应的细分产业上中下游客户资源,探索既通用又个性化的实体企业风险管理模式。三是协助公司下属公司,完善公司“立体式”的企业客户服务体系。

 

点赞:--(点赞能促进研究员出更好的文章)